▲流动摊贩利用“鬼秤”收粮,引起社会关注。照片/照片IC 如果你称100公斤玉米,它只有60公斤!据《农民报》报道,近日,贵州省淳义市务川县农村出现了利用“鬼鳞”收割粮食的现象。目前,县警方已对5人给予行政处分。警方呼吁粮商警惕街头游荡的小贩,利用“鬼秤”诈骗农民。 “幽灵秤”是一种经过非法修改的电子秤,可以通过密码或远程控制进行错误的体重调整。当村民张某某发现自家仓库里的玉米“不见了”时,他最初以为是被偷了。直到警方通过查看监控摄像头,注意到采粮工按按钮时手部的细微动作,发现了重要细节,这起“丢粮案”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光。闯入的不是小偷,而是“鬼秤”在作怪。使用遥控器可以在几秒钟内将100公斤玉米变成60公斤。涉事五人已被行政拘留,但其规模过大,不仅说明粮食短缺,也说明农村监管缺失。不得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鬼鳞”变得更加隐蔽。可以使用修改后的芯片或遥控器来更改数据,使农民无法用肉眼识别数据。此外,街头小贩“拍一次照片,然后换地点”。农村地区缺乏固定的检测设备和机构,官员无法完全覆盖该地区,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金额超过5000元的,即可构成刑事犯罪。本例中的金额超过 2.000元,只能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难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力。有前科的王先生仍愿意重操旧业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保护农民的“钱袋子”,不能仅仅依靠警方的“事后调查”和农民的“自律”。局长将主动从技术层面建立电子秤追溯体系,推动电子秤防欺诈,防止“鬼秤”一用就出现。执法层面也必须从“被动接警”转变为“主动检查”。秋收季节等关键节点,组织计量局、公安局等部门通力合作,深入田间地头对摊贩进行现场检查,实现帽子“哪里有粮食丰收,哪里就有监管”。现行有关“鬼秤”诈骗罪量刑的法律法规也可能会根据农产品价值的波动进行彻底审查。以及农民的实际损失。如果“小而多”造假的农民付出代价,“鬼秤”就无处藏身,农民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有效保护。撰稿/编辑:吴瑞虎(职员)/审稿:徐秋英/杨淑丽